汉川市华福学校:华福学校的历史与文化传承——我校首任校长尹丽华回校讲述华福办学之路

2025-10-17



秋意渐浓,桂子飘香。今日,我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家人——学校首任校长尹丽华。她重返这片曾经倾注心血的热土,为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《华福学校历史与文化传承》的深情讲座,带领我们重温了那段筚路蓝缕又充满荣光的办学历程。




缘起:一份情怀,一份担当



讲座伊始,尹校长便将大家的思绪带回了七年前。她动情地谈到,华福学校的创立源于一份共同的教育情怀与社会担当。其初衷,是将华中师大一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成功办学模式,引入汉川市沉湖镇这片教育热土。这是一次强强联手的开拓,更是一次教育火种的有意播撒,奠定了华福学校高起点的办学格局。




创建:名校基因,落地生根


有了宏伟的蓝图,更需坚实的步履。尹校长动情地回顾了学校的“创建”历程。她指出,华福学校从不是华中师大一附中的简单复制,而是其精神血脉的传承、融合与创新。


在工程建设上,学校高标准、严要求,为学子们打造了一流的学习环境。在文化建设上,学校确立了“成为更好自己”的育人目标,这与华师一附中“塑造强健身心、涵养卓越品格、培养关键能力”的育人观一脉相承。更重要的是,学校全面践行华师一附中“把时间还给学生,把方法教给学生”的的先进教学理念,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。


而这一切的基石,在于队伍建设。尹校长特别提到,学校当年招聘了几十个非常优秀的教师,他们既是名校经验的传承者,也是华福事业的开拓者。正是这支兼具情怀与实力的队伍,让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教育精髓在江汉平原真正 “落地生根”。





首战:和合创新,品牌挺立



创业维艰,华福的起步并非一帆风顺。尹校长坦诚地回顾了“首战”时期的艰辛:首届招生面临诸多困难,学生资质未知,前路充满未知与挑战。然而,面对重重压力,全体华福师生没有退缩,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与实干精神,凝心聚力,将压力转化为潜心教学、奋发向学的日常行动。


这份坚持,最终迎来了辉煌的回报。首届中考,华福学子便一鸣惊人,以卓越成绩勇夺孝感市第一名! 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,不仅实现了办学成果的“开门红”,更如同一份沉甸甸的宣言,让华福学校的品牌在江汉平原彻底 “挺立” 起来。


更为重要的是,这场“翻身仗”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。正是凭借初中部卓越的办学成果和迅速积累的社会口碑,学校成功开办高中部,一举发展成为一所令人瞩目的完全中学,自此开启了贯通基础教育的新篇章。




传承:肯定当下,寄望未来



回顾过往,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尹校长在讲座中,特别表达了对学校班子成员的高度赞扬与支持。她称赞陈校长具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。她相信,在陈校长的带领下,华福学校的管理将更加精细化、体系化,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。


讲座最后,尹校长向全体华福人发出了深情的“祝愿”希望大家戮力同心,砥砺前行,共同祝愿华福学校在陈校长的带领下越来越好,再创辉煌!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,是全体师生对老校长敬意的最好回馈,也是对学校未来坚定的信心。



尹校长的这次讲座,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,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。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,华福学校的优势,源于对华中师大一附中名校基因的纯粹传承,源于 “把方法教给学生”的先进理念坚守,源于一支卓越教师队伍的辛勤耕耘,更源于已被实践证明的强大办学实力。


我们坚信,这份厚重的历史与文化,必将化为前行的不竭动力。在华福这片教育的沃土上,每一个孩子都将能“成就更好自己”,奔赴属于自己的广阔星辰!




图文|编辑:曾诗琪

审核:陈铭、郑志雄

核发:陈先钧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END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VR看华福校园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联系我们










校办热线:

0712-8289599 陈老师


招办热线:

0712-8282599 张老师

0712-8282899 黄老师






我校微信视频号及抖音号:




最全面的学校资讯

最及时的家校互动

最便捷的浏览服务


扫码关注我们吧,更多精彩,等你而来!


VIEW MORE
往期推荐


@践行教育家精神,共筑华福新未来 | 学校举行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>>

@我校举行高一年级选科指导讲座,多维助力学子规划未来 >>



阅读1
分享